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阶段\t时间\t特征\t原因
一\t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t初步发展\t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2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二\t20世纪初(1912-1919中华民国初期)\t短暂春天\t1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2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实业的热情。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t1927-1936(南京国民政府初期)\t较快发展\t1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较稳定的政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2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积极支持国民政府。3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四\t1937-1945(抗日战争)\t日趋萎缩\t1在沦陷区,民族工业或毁于战火,或被日军所吞并。2在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强烈压制。
五\t1946-1949(解放战争)\t陷入绝境\t1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大量美货充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2官僚资本主义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资本主义。3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和通货膨胀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灾难。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一,阶段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清政府时期:阶段一。
中华民国时期: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
党的十五届通过了什么的规划?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方面主要就是通过了十四五间的重要制度决定和规划2035远景展望。
这是当前最急切的,必须要做的两个重大决定
经济政策对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1、可以运用财政功能,制订财政政策。
国家通过税种、税率的变动,调节积累和消费、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比例关系,并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实现其经济政策目标。制订诸如国家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政策,国家鼓励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
2、可以运用货币功能,制订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
国家运用货币功能适度配置资本资源,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制订合适的国际收支政策,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可以制定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投资和制订适宜的产业政策。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也以参股的形式,直接从事某些经济活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是国家经济主体,过去国家参与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实践证明了利少弊多。目前国有经济正逐步从某些竞争性的领域退出,国家也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而是投资于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产业,以消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不良因素,使生产结构合理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可以提供量入为出、节俭高效的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主要体现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主要指从事教育、文化、公共卫生、交通等公共事业方面的投资建设,保障国内安全等;对外主要是军队建设,外交活动,维护领土完整,确保维持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
5、可以进行制度创新。
政府有责任有能力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政府倡导和组织制度创新更为重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传统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以政府应不失时机推进改革,并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配套,尽快使新的经济机制进入正常运转并占据支配地位。
6、可以调节收入分配。
我国一般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还通过直接的财政转移凯发网娱乐官网的支付方式调整社会贫困阶层的收入。有的国家还通过累进的财产所有权再分配,调整收入规模分配,即通过影响收入分配额的大小来消除不平等的财产权的基础;通过累进的个人财产税减少财产分配规模等。
7、可以合理地利用和配置资源。
国家一般通过税收、立法或行政措施来控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掠夺性开采和环境破坏,防止过度消费。我国对资源的配置也利用税收或其它政策措施进行重新配置,以实现国家经济调控的目标。
8、可以维护市场秩序,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实施宏观经济调控。
国家通过法律来规范经济主体的所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如制订对农业产品价格实行保护性政策;必要时甚至采取物价、利率、工资等行政措施。
什么是投资建设项目,即它的定义?
指为了适应和推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文化、生活需要,以及出于政治、国防等因素的考虑,由政府通过财政投资,发行国债或地方财政债券,利用外国政府赠款以及国家财政担保的国内外金融组织贷款等方式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扩展资料:
政府投资项目不同于一般投资项目,其主体是政府部门,资金来源具有公共性。社会需要利用政府的强制力,集中资源的优势来为公众服务,因此政府投资项目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政府对项目起主导作用
政府投资项目是以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或是以政府信用担保的商业贷款投入的并由政府拥有决策权的项目,政府从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一般都会给予引导与支持,相对其他性质投资的项目而言,这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最大特点。
2.项目具有相对非竞争性和公共性
政府投资项目是经济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不单纯为个人或个别单位服务,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并且政府投资项目还具有相对的垄断性,竞争程度不像其他行业那样激烈,投资回报率虽不太高但一般比较稳定,这就意味着政府投资项目在经过合理规划和充分的前期论证后,建设和运营环境相对稳定。
3.项目周期长,所需资金量大
政府投资项目中大多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港口、机场、地铁等。项目规模很大,投入的资金量少则数千万,多则上百亿,一般需要一年或几年的时间才能建成。这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些项目的投资风险、财务风险、建设风险以及政府信誉等问题都需要充分考虑、认真研究。
4.项目投资带动相关产业进步,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明显
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建设,对制造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需求拉动作用,从而刺激生产扩张、提高就业水平、激活各种需求市场、加快经济增长。这使得政府投资项目在促进社会生产多样化、扩大贸易、减少贫困等方面,同样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不仅通过自身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而且作为一种诱发性投资,可以将民间部门的生产潜力释放出来,进一步增加全社会的产出,使国民财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即通常所说的“乘数效应”。
5.项目具有整体规划性
政府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日常运行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同的城市环境和经济基础可选择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基础设施又相互替代,如天然气、人工煤气、油及煤的互用性;高架路、快速路、地铁、桥梁、隧道的互补性。
因此,在重大城市基础设施方案论证时,应充分根据城市发展前景与功能,优先做好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实力及各种因素,进行比较与优选,这是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1949年到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的成就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经过3年的艰苦奋斗,胜利地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并有了较大的发展。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工农业产量都达到并超过解放前的最高水平。
195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达183.7亿元,比1950年增长181.7%。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经济恢复和建设事业,保证了市场的稳定。3年中,文化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达到19.1万人,全国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312.6万人,全国小学生5110万人。
此外,卫生保健、科学研究、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等事业也都有较大的发展。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1952年,全国职工平均收入比1949年增长70%左右,各地农民平均收入一般增长30%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2年比1949年增长97%。
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