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什么季节成熟(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排名) -凯发网娱乐官网

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时至立秋。这一刻,斗指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度。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之后,自然界中的万物也开始由葱茏蓊郁,慢慢向萧索结实转变。

五谷金黄的喜悦

立秋是“四时八节”之一,“立”有开端之意。立秋之后,始入秋季。

立秋十日遍地红。立秋,意味着谷物开始成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文解字》中“秋”之含义更加明确:“秋,禾谷熟也。”立秋过后,大自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

走出城市,来到秋野之上眺望,玉米扬花、大豆成荚、棉花结铃,农人们翘首盼望入秋过后雨水充沛,农事兴旺。俗语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望着密密匝匝的作物抽穗生长,农人内心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又是一个金黄的时节,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天。

秋忙时节的陕西乡村,展现出一幅农事兴旺、安居乐业的幸福画卷。西安民俗专家王智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立秋之后的关中平原五谷繁茂、六畜遍野,农业经贸交流活跃。阡陌田垄之间,各家各户朝出暮归,络绎不绝。有的忙着做酒曲、榨油、晒醋、割漆,有的开始摘苹果、桃子、李子、葡萄。令人印象深刻地是,秋季关中地区各个乡镇接连召开的规模各异的“乡镇会”。这种“乡镇会”又叫秋忙会,是农人们为了在秋忙前夕互换农业工具、粮食、牲口而定期举办的“经贸交流大会”。单数日在乡村里开,双数日在乡镇上开。骡马、布匹、粮食等农业产品工具应有尽有,耍猴、看戏、跑马等民间娱乐项目也令乡民流连忘返。据说,这种关中农村地区特有的消费场景要一直延续到农历8月底。

立秋农事大戏,在成熟与喜悦的时令主题之外,少不了各种乡村野趣。立秋后,扬花结穗的金黄色玉米,约莫一人来高。三五个少年一头钻进青纱帐中,戏耍打闹过后,双手抱着掰下的嫩苞谷,塞进在地上挖好的土灶坑里,上面留一个烟筒,下面将玉米花做柴禾点燃,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烤苞谷便出“炉”了。

令人忍俊不禁的秋野场景,至今在人们的脑海萦绕,令人遐想;而秋季五彩斑斓的各色诱人果实和漫山遍野的金黄色稻谷,则是治愈乡民农事焦虑与收获渴盼的温暖图画。

生生不息的传承

西安城钟楼西侧,西去百余米之遥,就是国内现存形制最大的西安鼓楼。阳光明丽之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拾级登上这座建于1380年、通高34米的明代鼓楼。鼓楼南北两侧回廊之上,24面鼓高1.75米、鼓座与鼓面重达200公斤的二十四节气鼓,依次矗立,气势雄壮。北侧西端第一面鼓上,用小篆书写着“立秋”两个古朴苍劲的大字。站在硕大的节气鼓前,记者默默参详良久,耳边仿佛回响起咚咚咚的鼓点声,节气习俗的文化和韵味就伴随着这铿锵有力的声声鼓乐,声闻于天,长久流传。

苹果什么季节成熟(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排名)插图

西安鼓楼上的二十四节气鼓。徐文智/摄

不同的节气,敲响不同的鼓点,人们从而知道了时节的交替与变换。闭目倾听,鼓楼大殿里正演奏着繁密激越的金秋鼓乐之声;扶墙俯视,鼓楼四周可谓“数树深红出浅黄”,似乎都在提醒着人们,“立秋”正款款而来。古时,这一节日被称为立秋节,也叫七月节。《后汉书祭祀志》记载:古代皇帝率高官上卿“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祭拜完神灵与祖先,感恩于收获的喜悦,一些爱美的女子遂将飘落的梧桐树叶捡起来,剪裁成漂亮的发簪,插在发髻之上,表达出对于生活美好的热爱。

在千百年文化传统的滋养下,“啃秋”“晒秋”等兼具智慧与风趣的民间习俗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据王智介绍,每至时节变换,各地群众都有饮食“尝新”的传统,比如“尝春”“尝夏”,立秋之日也就有了“尝秋”之说,俗称“啃秋”。《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立秋时节,无论是啃西瓜、香瓜还是玉米,都是为了对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表达喜悦之情。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江南北的“啃秋”习俗差别迥异,京津等地,立秋之日大家喜爱吃西瓜或香瓜,被称为“咬秋”,一个“咬”字将人们挽留清凉秋意、告别炎炎夏日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浙江一带地区,则流传着立秋之日同食西瓜与烧酒的习惯,据说这样可以预防疟疾。

立秋过后,城里的绿树渐渐斑驳摇落,山中的秋色却是五色斑斓使人陶醉。江西、安徽等地的一些山间农舍,依山而建,白墙黛瓦,每到秋季,家家户户都在屋顶上、窗棂旁、屋檐下挂满、晒满了五颜六色的辣椒、玉米、南瓜、菊花、柿子。久而久之,这些挂晒农作物的习惯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极具特色的立秋习俗。

苹果什么季节成熟(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排名)插图1

立秋节气鼓。徐文智/摄

当立秋的鼓声和老人的召唤声在空中混响,在田野中追逐打闹的孩子们,便聚拢在家中老人身旁,各自伸出小手,接过七粒小赤豆,和着一碗水吞下。老人们常说,这样就没有了疾患。如今,在广袤的乡村土地上,除了啃秋、晒秋的习俗之外,质朴的农人仍然保留着四季豆尝新、蒸茄脯、煎香薷饮等习俗,在这些传承背后,蕴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

不时不食的智慧

《论语》有载:“不时不食”。这里的“时”可以理解为“节气”,到什么节气吃什么食物,都要讲究“章法”,不能乱了“招式”。比如,立春吃萝卜,叫“咬春”;而立秋讲究吃西瓜,谓之“啃秋”;立秋过后的中秋,则讲究月饼、螃蟹、莲藕通吃……

立秋之后,凉气至白露降秋蝉鸣,一早一晚人们都会感觉丝丝凉意,但“秋老虎”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觑,暑热令人难耐。身体倦怠乏力之感不时袭来,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依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传统,入秋时节,人们的“口腹之欲”便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夏季炎热,人们饭食清淡,几个月过后,体重便会下降不少。入秋后,人们将立秋“称人”与立夏“称人”结果两相对比,就会发现需要好好进补一番,此时,各种肉食无疑是最佳选择。胃口大开的人们,面对烤肉、炖肉和红烧肉等肉类食品的诱惑,大快朵颐,“以肉贴膘”,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贴秋膘”。

苹果什么季节成熟(中国最好吃的苹果排名)插图2

陕西人喜爱的羊肉泡馍。徐文智/摄

西安鼓楼以北,是一条闻名遐迩的美食街。街道两旁食肆林立,四方游客络绎不绝,各类牛羊肉美食令人垂涎欲滴、目不暇接。“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立秋之后,陕西人秋冬季的进补食品中,最具特色的当然是古称“羊羹”,今天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的羊肉泡馍了。从鼓楼走下来,腹中饥饿的记者走进一家羊肉泡馍馆,咥一碗汤浓肉烂、香气四溢的羊肉泡馍,吃一瓣酸辣爽口的糖蒜,精神陡然为之一振。仅从羊肉泡馍在当地被人“宠爱”的程度,约略可以看出陕西人对于立秋饮食的独特心得。借助羊肉温脾健胃、滋阴活血的功效,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演变,三秦父老便把“羊羹”制作成了饮誉天下的秋令美食。

在鼓楼美食街徜徉良久,看着围拢在一桌品尝羊肉泡馍欢歌笑语的游客,手捧着蜜枣甑糕边走边吃、喜笑颜开的姑娘,一口酸汤一口饺子回味不已、大汗淋漓的汉子,此刻,“不时不食”的文化传统让节令食品孕育出了游子对家乡的牵挂,在多姿多彩的节令饮食中,文化认同与心灵情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与建构。

记者踱出鼓楼大街,仰望着鼓楼上巍然排列的二十四面节气鼓,思绪万千。硕大而彤红的节气鼓,仿佛在昭示着今天的我们:二十四节气文明构建的共同习俗、共同农事与共同文化,让我们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情感与文化根脉。也许,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赋予人们的一份心灵收获。

记者/徐文智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评论
分享
分享到
网站地图